文章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如何用社群直播做分销裂变?微信社群运营技巧是什么?教育行业怎么做社群运营

如何用社群直播做分销裂变?微信社群运营技巧是什么?教育行业怎么做社群运营

发布时间:2023-08-08 点击数:82

一、社群运营收获的技能很少?

首先,什么是社群运营呢?

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是社群运营是指将群体成员需以一定纽带联系起来,使成员之间有共同目标和持续的相互交往,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群体意识和规范。而在外人的眼中,社群运营的全部就是发早报、解答群内问题、打广告、拉人头做裂变,看上去似乎没有任何难点,或者说一点也不高大上。




但是这真的就是社群运营的全部了吗?

其实不是的,回答是的人也应该是对社群运营没有多深刻的理解。社群如果单纯的这样做,也就难怪你的社群死得那么快了。

首先,要声明的是,那些只是社群运营的一部分,绝对不是它的全部内容。就哪怕是你现在只是在做这些事情,那支撑你继续往下做的理由是什么呢?你说这样做能起到一定的效果,拿什么来证明呢?当然是数据,所以社群运营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是数据分析。



现在大部分的工作都会要求用到数据分析,不然朋友圈也不会有那么多Python、爬虫的广告了,社群运营也不例外。就比如我们说社群运营一直在做的活跃,只有实实在在的数据能够告诉我们,究竟是哪一个哪一个时间段社群内的有效发言最多,一整个星期当中,是哪几天最活跃?而出现这些趋势的原由是什么,和我们的社群属性、用户画像和内容投放有没有关系?

而说到内容,能检测我们输出的内容是否对用户真的有价值,是否真的送达到用户那里,能够提供证明的,也只有数据。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你在公众号写了篇文章,自己觉得很有吸引力,但是自我感觉是没有意义的,能够实在证明这篇文章真实有价值有吸引力的,是底部显示的阅读量、是阅读后关注人数、是阅读完成率等等。只有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能够真实的证明你的东西是有价值的。

这个文章的例子同样也可以应用到社群运营当中,大部分人应该都知道,公众号每篇文章发布之后,微信公众平台都会汇总有点击率的搜索词。而我们在社群运营中同样是需要抓取这些关键词,社群成员的发言当中获取他们更感兴趣的内容,看这些是否能够引发转化和成交。

当一场裂变活动之后,入退群的人数有什么变化,谁邀请了谁入群,是在哪个时间段入群的,是通过活动海报扫码入群还是其他方式,这些都是都是需要通过数据来表现。你不能够只凭直观的感觉来判断自己活动效果好坏,而我们在做活动复盘、优化下一次活动的形式内容的时候,这些数据都是很关键的东西。



因此,数据分析是社群运营中不可割裂的一部分。

再来,外人好像都以为社群运营所做的拉新、裂变等,都只是通过一张简单的海报,别人扫码就可以进群了。这只能说是过分天真了,那些所谓简单的海报、文案,都是我们绞尽脑汁一改再改最后呈现到用户眼前的,如何将大篇幅想要讲的内容浓缩在十几个字的文案当中,文案如何精准触动到用户;裂变海报究竟是哪个色系最吸引人眼球,究竟要怎样排版、放大哪个关键词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这都是需要技巧的。

然后就是活动投放的渠道、投放的时间点,活动的流程、流量的承接等等,这都是需要提前安排的,每个不同的变量设置都会导致不同的活动效果,这个工作并不亚于项目经理所做的项目安排。

社群运营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而每一件看不起眼的小事其实都对应着至少一个的技能点,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我们站在不同的层面,就不要去轻易置喙别人所在做的东西。

二、社群运营是为了用互联网的方式拉人头?

和上个问题一样,我们做社群运营确实是在用互联网的方式拉人头,但是这就是全部吗?这里的人头,我们暂且把它理解为流量,不单是社群运营,现在哪个行业不是在争夺流量呢?线下的门店靠着各种满减、优惠抢人流量,线上的同样依靠着这些万古不变的方式来拉流量,只是扩散的方式不太一样而已。这不仅只是互联网时代,还是一个流量为王的时代。

但是,我们仅仅只是为了争夺流量吗?就比如说我们去逛街,逛到一家服装店,我们进去待了十来二十分钟,对于服装店而言,我们算不算人流量的一部分?但是我们待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什么都没有买,没有给服装店带来一笔有效的成交,我们对于那个服装店还有意义吗?

做社群运营也是一样的,拉人头只是我们所有工作的第一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引流我们所需要的不只是流量本身,而是流量能够带来的转化成交。

在引流之前还有前篇,那就是我们社群的流量从何而来这个问题。这就涉及到我们社群的定义是什么,所针对的用户是哪一部分,这一部分用户的基础画像是什么,而基于这个画像,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和渠道去引流,哪个渠道的效果会更好,引流过来了以后,我该先用微信群,还是先用个人号,还是先用公众号来做流量的承接?



然后就是引流的下一步,我们要用什么留住他们?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留存,社群可以给这些用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能不能做到双向的价值输入与输出?

我们社群的价值可以用什么样的形式展现给用户,是早报、资料、课程分享会?还是资源链接、商品优惠、人脉对接?

再接着就是裂变了,我们如何用已有的老用户,裂变出新鲜血液?裂变的方式有很多,红包、海报、分销、拼团等等,这些方式能够带来什么样的效果,要付出多少成本?这都是需要测试的。

最后就是我们所需要的转化成交,社群从来就不是为了运营而运营,为了发早报、发红包、打卡而做这些动作。在大部分的工具型社群里,打卡所带来的好处就是可以免费体验产品,看上去是用户占了便宜,因为无需付费,但其实打卡这个活动本身就是为了让用户去使用去消耗这个工具,你体验到这个工具的好处之后,你才有可能产生购买行为。不然的话,凭商家自己说一万遍产品有多好,也是很难卖出产品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转化和成交,铺设触点。

所以醒醒吧,社群运营远不是外人想象的那么简单。

3、社群运营背离了商业的本质吗?

有关商业的本质,现在有很多种不同的见解,千人千面,我们不做过多的评论。这里,小编比较认同的是,商业的本质就是交换价值,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大学课本里所下的定义。

从创造价值到传递价值,再到完成价值的交换,这一整个闭环,从社群运营的定义中就可以直接给出答案,社群运营的过程就是给用户带来价值,然后群内的用户再反向的输出价值,其实已经很明显了。

如果说这样太宏观太虚了的话,就来一个俗点的吧,就说社群运营能不能带来利益。这个问题,其实可以问问自己,没有利益的事情谁会愿意去干。对利益的追逐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属性,已经有太多的案例证明社群运营是可行的。

尤其是疫情之后,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商家由线下转向线上,于是就出现了很多成功的社群运营案例,比如之前和大家分析过的亲子教育品牌凯叔讲故事,在疫情全面爆发,实体店纷纷支撑不住的时候,“凯叔讲故事”宣布完成了6600万美元C+轮融资,成功的背后来自于社群的部署。

再就是茵曼的服装品牌,在门店不能营业之后,他们果断调整策略,联动全国600多家门店店主开展社群营销,短短七天,茵曼就顺利扭转了因线下门店不断关店带来的业绩断崖式下滑,在线下仅有50多家店铺开门营业的情况下,迅速收揽了6.5万名客户,部分店铺单天销售达到上万元。

还有已经讲烂了的完美日记的例子,这里就不在赘述了。这些已经可以很直白的印证了,社群运营是有出路的,因为自己的初次尝试失败就唱衰的人,有没有可能是自己的能力不行呢?

不论是做社群运营还是其他的职业,如果是自己停留在很浅显的层面,那看到的就只是那个很浅显的层面。所有的一切,其实都取决于你自己。

就像小时候流行过的爱马仕的广告,“装得下,世界就是你的。”你认为世界有多大,取决于你看到了多少,你认为社群运营是什么样,取决于你自己做到了什么层面。


微信二维码

1510157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