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怎么去做社群运营的引流?教育行业怎么去做社群运营的引流? 教育培训行业社群招生技巧

怎么去做社群运营的引流?教育行业怎么去做社群运营的引流? 教育培训行业社群招生技巧

发布时间:2023-08-08 点击数:242

前言

要做好线上课程,机构更要学会用社群做好学员服务,增加机构和家长的黏性,尽量规避退费。
同时,机构也要尝试通过社群,进行招生。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社群是培训机构招生、口碑传播的利器。社群在拉新、裂变、续费、老带新、口碑传播等方面都取得了奇效。




竞争激烈的教培机构


近年来,培训机构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图1中,一栋大楼中密密麻麻开满了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这已经是常态。培训机构围绕着学校、居民社区、大型商场形成集群效应。



时至今日,地推还是线下机构最有效的招生手段。学校放学之后,学生手中被塞满了各种各样的招生广告。学生不堪其扰,绝大多数时候,学生拿到DM单,随手丢弃。DM单成了学校门口的垃圾。为了避免被扔掉的命运,各种各样的DM单应运而生。

传统教育机构招生有三板斧。地推,网络推广和低价入口班。
这三种招生模式的效率都在下降。比如,一线城市地推带来的商机越来越少。据说,北京很多门店,单月靠地推只能招来几(小于5)个学生。这种情况会逐步蔓延到二三线城市。

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地推之后,用户去哪里了?
没有转化的用户,去哪里了?
没有续正价课的用户,去哪里了?

很多时候,我们缺的不是流量。而是,我们要把用户留存下来。
首先,社群是一个流(客)量(户)池!
其次,社群是一个增长裂变的阵地。
最后,社群是一个口碑传播的放大器。
社群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高速发展,各地线下培训机构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招生难度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白热化。

竞争这么激烈,传统的招生模式效率越来越低。对于教培机构而言,升级原有的打法,提升效率,迫在眉睫。

社群逐渐成为教培机构的标配武器。那么,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下社群。


解密你知道的和你不懂的社群

社群时代已来,人人都在讲社群。如果没有社群,你可能就输掉了一半江山。

什么是社群?

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

很多人觉得,拉了一个群,就建立了一个社群。

这种理解是非常浅的

做社群,首先要考虑链接。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主要在哪里?答案好像非常明显,微信已经聚集了10亿的用户。所以,我今天分享的社群更多是基于微信的社群。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用户,采取不同的方式。

因为,微信上的用户主要集中在朋友圈和群。所以,微信社群里通常有三件套:微信群、公众号和朋友圈。

我们每个人都会加入到各种各样的微信群中。创业群、投资群、企业家群、同事群、众筹群、协会组织群、学习群、电商群、讲座群、行业群、活动群、同学群、……

很多人加入了一百多个群。群里消息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却很少。于是,我们只能将群设置成“免打扰模式”。

社群已经快被大家玩残废!

我简单总结了几点社群的乱象:

  1. 混乱无序,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2. 无助于现状改变,成为压力甚至负担
  3. 无营养价值,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4. 绝大多数人不懂,反而去谈社群、做社群、教社群。
  • 微商,让社群分崩离析!
    我在网上看了很多微信招生讲座,绝大多数讲师根本就不懂社群。跟着这样的教师去学习,结果可想而知。可悲!

    说了这么多,社群究竟是什么?

    社群是一种具有共同价值观的精神联合体和利益共同体

    建立社群的前提是要找到一群有共同价值观的人。而不是简简单单拉个群。在某种程度上,社群是大家在网上温暖的家园。有了共同的价值观,精神上共鸣,才能产生商业价值,否则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以前的销售更多是基于弱关系简单粗暴的强推;而社群会将弱关系变为强关系。前文,我们提到过,社群是有共同价值观同类的人聚在一起,大家有着共同的目标,先是精神联合体,再是利益共同体。一定要注意这一块,如果只是随便拉个群,没有联系纽带,群是很难长期活跃的。

    标准五步,构建完成的社群
    社群是一个严谨的体系,需要精心的设计。我们只需标准五步,就可以一个完整的社群。



1、同好

社群首先要找到的是一群有共同价值观的人。通俗的来说,共同的价值观就是同好。这是社群最根本的东西。

所以,社群建立初期,我们要设定一个门槛,实行邀请制。通过设置门槛淘汰一批人。第一批种子用户里是一定是高质量的用户,甚至能产生一些内容。一定别不忍心淘汰不靠谱的人,也不要没有用户限定标准,先拉群再淘汰。

在选择用户时,尤其是种子用户时,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要把一个群结构稳定了,输出固定了,才能复制放大。

选择时,尤其要注意两点。首先是,严进宽出。其次是,严格准入标准。

再次强调,一定要选择用户。
实际中,很多机构做活动,家长拉xx人进群,奖励xx奖品。被拉进群的人是很难激活和转化的。

2、结构

社群的结构决定了社群存活的生命周期。社群是有生命周期的,通常一个群过了三个月能活着已经不错了;如果一年还活着已经是奇迹。而我所做的很多群已经活了三四年,还保持比较高的活跃度。

3、输出

输出决定了社群的价值。没有输出的社群,就只能说是一个群,是一群乌合之众。输出为转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通道。输出可以是知识性分享、咨询答疑、也可以深度观点(公众号的文章)、还是可以共同做的一些事情获取利益回报等。

4、运营

运营决定了社群的寿命。我们要通过运营塑造组织感、仪式感、归属感和参与感。

只要做到这个四点,社群就变成了成员在网上的一个温暖的家园。

示例:仪式感。

细节:首先,一定要@要欢迎的人,其次,要注意队形。最后,红包是评价仪式感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社群是要将弱关系变为强关系,怎么样建立强关系还是要有些运营的技巧

5、复制

社群能否复制,这决定了社群的规模。将每个环节标准化,复制放大时就可以很快规模化。同时,提取出关键的节点,采集数据,用数据来说话。

经过这标准的五步,一个社群就成立了。你也可以试一下。

社群在教育中的应用

通过活动或优质内容,机构吸引到对应的家长和学生,形成潜在用户的社群矩阵池。根据不同的定位和标签,形成不同主题的群。比如xx级xxx群等。

机构的老师向用户池子(社群矩阵)中输出内容(专题讲座、答疑或其他)。

一方面,可以激活用户。另外一方面,将用户转为客户。机构可以分别构建学员群(按班级)和家长群(同上)。

机构做好教学,确保效果,并学生的进步情况可视化(VPS),续费和转介绍自然就来了。

这样,一个基于社群的招生体系就构建完毕。接下来,我再做具体的分析。

社群营销的基础理论



以前,营销体系更多是一个漏斗模型。一级一级的转化,效率比较低。社群时代,营销进入2.0,更加注重口碑,强调互动、裂变和传播。

首先,我们还是要明确社群招生的理论体系。

鱼塘营销理论



把客户比喻为一条条游动的鱼,把客户聚集的地方比喻为鱼塘。根据自己的营销目标,分析鱼塘里不同用户的喜好和特性,然后抛出不同的鱼饵,最终实现捕鱼过程的最大成功。

鱼塘营销一直是很经典的营销理论。

首先,建立鱼塘。建立一个鱼塘,这个鱼塘可以是社群。

其次,引鱼入塘。鱼塘中需要精准用户,要把意向人群引导到这个鱼塘里面来。

然后,把鱼养肥。鱼弄进来以后,不要拿刀就宰,一来就宰,鱼肯定会跑,而且别的鱼也不会留。鱼塘式营销讲究稳扎稳打,长期经营。逐步将弱关系转化为强关系。

还要不断分析这些鱼想什么、更喜欢什么鱼饵、给不同的鱼设计不同的鱼饵。更有针对性。

最后,重复营销。让鱼感受到好处,带动其他的鱼,拉拢还在鱼塘外的鱼,这就是口碑营销。只要鱼塘还在,只要鱼还在鱼塘,主动权就始终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相对于竞价营销来说,此种方式可以获取长期的收益,只要鱼塘系统还在,那么就会有持续不断的收入。

AARRR模型(又称海盗法则或拉力模型)




Acquisition、Activation、Retention、Revenue、Refer,这个五个单词的缩写,分别对应这一款移动应用生命周期中的5个重要环节。

获取用户(Acquisition)、提高活跃度(Activation)

很多用户可能是通过裂变、广告等不同的渠道进入应用的,这些用户是被动地进入应用的。如何把他们转化为活跃用户,是运营者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注重DAU、MAU等指标。

提高留存率(Retention)。通常保留一个老客户的成本要远远低于获取一个新客户的成本。通过日留存率、周留存率、月留存率等指标监控应用的用户流失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手段在用户流失之前,激励这些用户继续使用应用。

获取收入(Revenue)。这是运营最核心的一块。收入有很多种来源,主要的有三种:付费应用、应用内付费、以及广告。无论是以上哪一种,收入都直接或间接来自用户。所以,前面所提的提高活跃度、提高留存率,对获取收入来说,是必需的基础。用户基数大了,收入才有可能上量。

自传播(Refer)。产品自身要足够好,就会产生很好的口碑。用户就会自发传播,从而获取了新用户。最终,形成了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轨道。
关于AARRR模型,大家要好好去研究)。

实际案例:低价入口班

低价入口班是为了降低成交难度而开发出的一种手段。
本质上,把试听体验环节进一步扩大,延长体验时间,从而控制市场资源,并最终成交。

低价入口班的模式千姿百态,“1元班”,“50元班”,“百元班”等。
以暑假为例,一个暑期只需要50元(也有别的价格)。只需要50元,就可以来机构,跟随知名教师学习。对于家长,这是很难抗拒的鱼饵。

家长报名低价班后,就进入了“鱼塘(或流量池)”。
机构就可以根据家长的需求,不断投放这样的鱼饵:精品的课程,优质的教学,细致的教学服务。

家长感受到非常好的教学氛围、知名教师、好的体系,慢慢形成了习惯,产生了信任。于是,认可的家长顺利成章的就报名了秋季正价班。
再接下来,就是四季续报的流程了。

强调一下,低价入口班本质上都是以低价长期做诱饵吸引广大家长报名成交。

我们一定要用好朋友圈这个重要的阵地。我们要为用户提供对方想要的内容。这就非常考验招生简章的功力了。

写出一流的招生简章

有人说过,招生简章有一流、二流和三流之分。

三流的招生简章是“6折的优惠还剩3天,赶快来报名吧”或“你来报名吧,600块钱减300”。这是最low的一种招生简章,会引起家长的心理抗拒。

二流的简章是“我们有清华北大的老师,我们有完善的教学教研,我们有漂亮的教室,快点来吧”。二流的招生简章开始关注用户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粗暴的硬广告。机构会强调自己有什么内容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一流的简章是“我们能帮你做什么”。

相比前两者,一流的招生简章会更柔性一点,直击用户的痛点,展示自己的专业性。这样的招生简章效果肯定会更好。



个人微信号就是个人的名片。一定要珍惜!发朋友圈时一定要注意什么内容,尽量别全是广告,尽量以生活为主,至少让人觉得你还是真实的,发送的频率一天发三五次已经差不多了,过于频繁会起到反作用;同时要主动出击,为家长点赞,人家评论了会互动等等这些都有技巧。

其次,我们用好公众号。

培训机构公众号的用户定位要准,用户划分的颗粒度尽可能细!越细越好!

为定位的用户提供想要的内容,这就是公众号应该做的事。千万不要为了发文章而发,更不要自嗨,一定要围绕目标人群的需求去做。

如果是针对学生的社群,老师是非常好的内容生产者。因为老师最懂学生和家长。虽然多数老师不会写东西,但是,我们可以教老师操作

讲座内容文字化、短视频、短音频、推荐有用文章、学习资料等等,这些都是内容产生的方法。当然,我们还可以追踪热点。总之,老师不需要有很好的文笔。关键是我们要搭建内容制造体系。

教育社群如何用于口碑传播?

降低用户的期望值,给用户超出期望的服务,这就能产生口碑。而口碑的传播主要依赖两个要素:一是见效是否明确且快速,二是信息流通是否通畅。

见效越快,口碑传播频次就会越高,效果就越明确,口碑就会越强。


微信二维码

1510157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