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私域用做好SOP,如何在企业微信中打企业标签?企业微信高效打标签怎么弄?
今天跟客户对话的时候,发生了有趣的一幕。
客户显然已经看了一圈微信SCRM,问我们的产品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我跟他讲,我们和市面上绝大多数产品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客户分层」和「SOP」,这两个场景价值巨大,市场上我们独一家。
随后客户反问到,既然价值巨大,为什么只有你们家在做呢?是不是从侧面说明没有人有这个需求?
我竟然一时语塞。
事后我好好的想了想这个问题,想着想着又引申出很多更令人兴奋的问题。且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客户分层的需求和价值是很明显的,这一点在国外的市场营销领域几乎家家必备,他们将此称之为segmentation。
当然考虑到国内外营销环境的不同,我不能说国外需要,中国市场就一定需要。
但是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我们在微信里不做客户分层,结果会怎样。
结果就是回到了粗暴野蛮的微商时代,我们总能看到重复内容的朋友圈刷屏,以及莫名其妙的群发推送。
在微信里面做生意,必然会面临的一个情况:每天都会加人,假如我们不做分层,你会发现内容的推送这件事情是没法做的,因为你今天刚刚做完一次全员群发,明天又加了两个人,这时候你昨天的这条群发的内容就不能再用了,因为你不可能为了两个新人再发一次,骚扰其他发过的人。于是很多私域的运营者就陷入了这个死循环,内容发一条就废掉一条,永远只能去想新的内容,做新的推送。
这种做法有非常致命的弊端,注定有一些好的内容会因此被浪费。为什么我们不能把好的内容提炼出来,形成一套固定的SOP,给每位加过来的客户都执行这套SOP呢?
这就是很多私域运营的现状。那么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其实解题思路也非常简单,只要把添加过来的客户标记一下,统一在他们添加成好友的x天后进行推送,无论客户是9月份加过来的还是昨天,或者是下个礼拜的某个时间点,我们统一在他们添加过来之后的一天推送一条消息,两天之后推送另一条,三天之后再推送第3条....把这些推送的内容提炼出来,形成一个固定的序列, SOP就出来了:
SOP内容序列
那么具体怎么推呢,奇SCRM的SOP设置了触发条件,一旦有人满足相对时间条件就会触发推送,如果是个人号,可以做到自动推送;如果是企业微信,系统会发送一条通知告诉你的运营人员,在何时(when)给哪些客户(who)发送什么样的消息(what),如图所示:
奇SCRM SOP发送通知
讲到这里,其实我们不难发现SOP就是一个内容触发提醒机制,它会准备好要发送的内容,以及要发送的人群,和发送的时间(策略),群发内容+人群+策略=SOP
如果还是没看明白,我们这里有一篇补充性的文章,专门讲这个场景,将近65%的思域操盘手在看完这篇文章《那些在私域里耍花样的品牌,为什么看好SOP?》之后,决定启用SOP。
另外一件有趣的事情是,前两天我使用两个个人号在朋友圈做了一次推送测试,给各位老板描述了一个场景,这个场景是这样的:
一个具有实操价值的私域场景
我给大约2000位老板推送了这条消息,收到了将近300位老板回复“有帮助”。
其实这个场景背后的理念就是一个小小的客户分层,而分层的依据就是客户和我们的互动情况,具体而言就是客户有没有回复、已经回复回了什么。有回复的加上一个标签,没回复的加上另外一个,回复了特定关键词的又可以加上一个标签。
在做下一次推送的时候,我们可以基于上次推送所产生的标签数据来做分层处理,没有回复的我们继续激活,有回复的则开始培育转化。
当我们有能力去根据客户的互动情况做自动标签时,私域的运营思路就会受到很大的改观。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尽管wetool在被封之前是一款非常受欢迎的工具,但实际上,他只是一个简单粗暴的自动拉群和触达工具而已,因为wetool上面产生的标签数据,没有办法和手机端的微信进行同步。
而企业微信的推出,由于带来了新的会话存档的能力,我们可以光明正大的去监测客户的对话数据,获得已回或者未回的状态,然后基于这种状态做下一步的运营动作。这种新能力已经被奇SCRM成熟的运用到整个系统之中,辅助我们实现客户分层运营。
讲到这里,我们不难认同在微信里面做客户管理还是要分层的,或者至少要做些标记。
那么既然如此必要,为什么之前没有人去做客户分层呢?因为微信的标签体系太难用了。
微信标签的可用性和易用性是客户分层的核心前提。
事实上在现在PC改版支持客户批量管理之前,几乎所有的添加和删除标签的动作都只能在手机上手动进行。
而客户分层往往不是静态的,当客户处于阶段一,我们做了一次推送,有些客户可能会有所反应,进入阶段二,但问题随之而来,如果我们要做一次这样的状态变更,比较直观的操作,就是改一下客户的标签,从阶段1
改成阶段2,但是这里面就需要至少两步操作:第1步先把客户的标签1给去掉,第2步再把客户的标签2给加上。。一个客户操作起来就这么麻烦,如果你有很多个客户呢?
所以我们奇SCRM就想了一个办法,把标签可视化。具体而言,我们在改变客户标签的时候,并不是通过添加或者删除这样的操作,而是直接拖动,在界面上把客户从阶段1拖到阶段2,客户的标签也会随之改变,是不是很方便?
将标签可视化的商机看板
我们将这样的可视化标签称之为商机看板,处于看板中的客户,相对于普通的微信联系人,意向更加明确,因此也被称之为商机(Opportunity),这类客户显然需要销售特殊照顾。
反之,如果你给客户添加上一个商机类的标签,那么客户也会出现在上机看板里。
这个双向同步的机制,真正把客户的生命周期和标签联系在一起,一旦我们实现了标签的相对自动化和可视化,整个客户生命周期的管理就变得直观了很多。标签会触发客户生命周期阶段的改变,并进而触发相应生命周期阶段的内容触达。
比如我们为“考虑价格”阶段的客户准备了三条SOP推送内容,客户有一天突然提到了“你们产品多少钱”,奇SCRM命中了“价格”关键词,随后自动改变了客户标签,标签和客户的商机阶段进行了同步,客户因此自动出现在“考虑价格”的特定生命周期阶段,那么这三条SOP就会触发,自动进行推送。
这就是每天发生在奇SCRM系统上的营销自动化流程。
现在回到一开头客户提出的问题,如果客户分层和SOP场景价值真的这么明显,为什么没有厂商去做?只有你们一家在做。
原因非常简单,就俩:
1、因为之前营销环境的利好,根本用不着运营者去做如此精细化的客户分层,大家只要一股脑群发,价格合适就买了,就算不买,线索也多的是,浪费得起,继续跟进下一个客户就是了,这种普遍的意识直接导致卖这样的客户分层软件就很难卖。在我可以无限群发、客户选择不多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做分层?但现在大家发现公域流量越来越贵,客户选择越来越多,终于意识到私域客户不会一上来就成交,需要慢慢引导培育,分层的机制才显得宝贵和必要。
2、客户分层价值的交付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你看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用了这么长的篇幅,才把客户分层和SOP的价值勉强讲清楚,卖这样的软件非常吃力不讨好,中国的营销者还是喜欢简单粗暴的东西,比如暴力加人和无限制群发,因为这些事情不用动脑子。
但他们早晚会明白一点,没有需求的流量,你就算引过去也转化不了;而无限制的群发,别人会把你当小丑一样不予理会。更不用说这两种方式背后所承担的封号风险。
未来的私域客户,从加你好友,到了解业务,到建立信任,到购买首单,这个过程并不漫长,但只有经过悉心的照料和培育才能顺畅进行。
我们将这个过程称之为私域的客户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教育、汽车、电商在内的很多行业,已经在使用精致且直观的客户分层看板进行客户跟进了:
母婴电商生命周期示例:收集信息——拉群培育——赠送咨询——赠送商品——引导首次购买
教育行业生命周期示例:0元引流课——9.9元培育课——199爆款课——2999VIP课——9999终身会员
汽车业务生命周期示例客户线索——在线初步沟通——到店——试驾——下定
每天都有来自各行各业的客户在奇SCRM建立本行业、本业务的客户生命周期视图,并把客户仔细分类到相应阶段中,进行分层的跟进和转化。
用不了多久,私域的运营者们会意识到,早些年他们为客户转化所做的分层逻辑和SOP机制这些准备,为整个业务转化拿了多少单,又兜了多少底。